- 01《金匮要略》性质与沿革
- 02《金匮要略》的内容、体例和成就(1)
- 03《金匮要略》的成就及贡献(2)
- 04《金匮要略》诊治杂病的辩证思维过程
- 05《金匮要略》对中医药学发展的重大影响
- 06《金匮要略》学习的目的与方法
- 07《金匮要略》第一篇:脏腑经络先后病证概述
- 08《金匮要略》第一篇:论肝虚治法和虚实异治
- 09《金匮要略》第一篇:论发病、预防及病因
- 10《金匮要略》第一篇:论病机、四诊举例(1)
- 11《金匮要略》第一篇:四诊举例
- 12《金匮要略》第一篇:小结
- 13《金匮要略》第二篇:痉病
- 14《金匮要略》第二篇:湿病证治(1)
- 15《金匮要略》第二篇:湿病证治(2)
- 16《金匮要略》第三篇: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概述
- 17《金匮要略》第三篇:百合病证治(1)
- 18《金匮要略》第三篇:百合病证治(2)
- 19《金匮要略》第三篇:狐惑病证治(1)
- 20《金匮要略》第三篇:狐惑病证治(2)
- 21《金匮要略》第三篇:阴阳毒证治
- 22《金匮要略》第四篇:概述、虐病证治
- 23《金匮要略》第五篇:概述、中风病辨证
- 24《金匮要略》第五篇:历节病病因病机、证治(1)
- 25《金匮要略》第五篇:历节病证治(2)
- 26《金匮要略》第五篇:中风鉴别诊断、小结
- 27《金匮要略》第六篇:概述、血痹病证治(1)
- 28《金匮要略》第六篇:血痹病证治(2)
- 29《金匮要略》第六篇:虚劳病辨证
- 30《金匮要略》第六篇:虚劳病证治(2)
- 31《金匮要略》第六篇:虚劳病证治(3)
- 32《金匮要略》第六篇:虚劳病证治(4)
- 33《金匮要略》第六篇:小结
- 34《金匮要略》第七篇:肺瘘、肺痈证治(1)
- 35《金匮要略》第七篇:肺瘘、肺痈证治(2)
- 36《金匮要略》第七篇:肺账证治 、小结
- 37《金匮要略》第八篇:奔豚气病证治
- 38《金匮要略》第八篇:小结、第九篇:胸痹心痛短气篇
- 39《金匮要略》第九篇:胸痹病证治(2)
- 40《金匮要略》第九篇:胸痹病证治(3)
- 41《金匮要略》第九篇:心痛病证治(2)
- 42《金匮要略》第十篇: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概述
- 43《金匮要略》第十篇:腹满病辨证(2)
- 44《金匮要略》第十篇:实热性腹满病证治
- 45《金匮要略》第十篇:腹满、寒疝病证治
- 46《金匮要略》第十篇:寒疝、宿食病证治
- 47《金匮要略》第十篇:小结;第十一篇:概述、肝着
- 48《金匮要略》第十一篇:肾着、脾约、心伤等
- 49《金匮要略》第十一篇:小结
- 50《金匮要略》第十二篇:留饮、伏饮
- 51《金匮要略》第十二篇:痰饮治则(2)
- 52《金匮要略》第十二篇:四饮证治(2)
- 53《金匮要略》第十二篇:四饮证治(3)
- 54《金匮要略》第十二篇:支饮病案分析
- 55《金匮要略》第十二篇:痰饮治法小结
- 56《金匮要略》第十三篇:消渴小便不利证治
- 57《金匮要略》第十三篇:小便不利淋病证治
- 58《金匮要略》第十四篇:水气病
- 59《金匮要略》第十四篇:血分、水分
- 60《金匮要略》第十四篇:四水证治
- 61《金匮要略》第十四篇:综述黄汗证治与现代研究
- 62《金匮要略》第十五篇:黄疸病脉证并治、概述
- 63《金匮要略》第十五篇:黄疸证治(1)
- 64《金匮要略》第十五篇:黄疸证治(2)
- 65《金匮要略》第十五篇:黄疸证治(3)
- 66《金匮要略》第十五篇:仲景退黄八法及临床应用
- 67《金匮要略》第十六篇:惊悸吐衄·····概述
- 68《金匮要略》第十六篇:吐衄下血证治和预后
- 69《金匮要略》第十六篇:小结、第十七篇:概述(1)
- 70《金匮要略》第十七篇:概述、呕血证治(2)
- 71《金匮要略》第十七篇:概述、呕血证治(3)
- 72《金匮要略》第十七篇:下利证治、小结
- 73《金匮要略》第十八篇:疮痈肠痈浸淫病病脉证并治
- 74《金匮要略》第十八篇:阳痈证治(2)、第十九篇:杂病综述
- 75《金匮要略》第二十篇: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
- 76《金匮要略》第二十篇:妊娠常见诸疾证治
- 77《金匮要略》第二十一篇:妇人产后病脉证治概述
- 78《金匮要略》第二十一篇:产后病证治
- 79《金匮要略》第二十二篇:妇科杂病概述
- 80《金匮要略》第二十二篇:妇人杂病证治、结束语
东汉张仲景著述的《金匮要略》是古代汉族医学经典著作之一,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中医专著。撰于3世纪初。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杂病”部分。经晋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共3卷上卷为辨伤寒,中卷则论杂病,下卷记在药方。后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仍厘订为3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列举病症六十余种。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
《金匮要略》是中医经典古籍之一,东汉张仲景撰于3世纪初,属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杂病”部分。
《伤寒杂病论》历经传抄失真失散,伤寒部分经晋太医令王叔和收集、整理、编次,形成《伤寒论》一书,当时杂病部分失传。
《伤寒杂病论》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被北宋翰林学士王洙发现于翰林院书库,书简共3卷,上卷为辨伤寒,中卷则论杂病,下卷记载药方。后北宋校正医书局林艺等人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仍厘订为3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列举病症六十余种。
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金匮要略》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是仲景创造辨证理论的代表作。古今医家对此书推崇备至,称之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书名“金匮”,言其重要和珍贵之意,“要略”,言其简明扼要之意,表明本书内容精要,价值珍贵,应当慎重保藏和应用。
《金匮要略》被古今医家赞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