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讲:绪论(一)——《内经》的一般概况、《内经》的成书年代与作者(1)
- 第 2 讲:绪论(二)——《内经》的成书年代与作者(2)
- 第 3 讲:绪论(三)——《内经》书名的由来
- 第 4 讲:绪论(四)——《内经》的沿革;1-2·《内经》理论体系的基本学术思想
- 第 5 讲:绪论(五)——《内经》理论体系的基本学术思想(2)、《内经》理论体系的主
- 第 6 讲:绪论(六)——《内经》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3~9)
- 第 7 讲:绪论(七)——学习《内经》的方法与要求、主要参考书简介
- 第 8 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一)——阴阳的含义、作用、性质及相互关系、天人、
- 第 9 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二)——天人、清阳、浊阴的运动与代谢(2)、药食
- 第 10 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三)——药食气味的阴阳属性、作用及寒热的致病特
- 第 11 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四)——天人四时整体观、阴阳五行的应用;人体阴
- 第 12 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人体阴阳偏胜偏衰的病候(2)、调阴阳之法
- 第 13 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六)——人耳目四肢功能不一致的原因、治病必法天
- 第 14 讲:《素问-六节藏象论》(一)——脏腑功能、命名、显象的部位与内容及五脏之
- 第 15 讲:《素问-六节藏象论》(二)——“肾者,……精之处也”的讨论、“肝者,罢
- 第 16 讲:《素问-五藏别论》——奇恒之腑与传化之腑的区别、五脏与六腑的功能特点
- 第 17 讲:《灵枢-天年》(一)——生命的物质基础与长寿、生命长久的原因
- 第 18 讲:《灵枢-天年》(二)、自然寿终与非自然寿终、《灵枢-五味》——五味入五
- 第 19 讲:《灵枢-海论》——人体四海的名称、四海和四海的治疗腧穴、四海有余不足的
- 第 20 讲:《素问-太阴阳明论》(一)——太阴阳明生病而异的原因(1)
- 第 21 讲:《素问-太阴阳明论》(二)——太阴阳明生病而异的原因(2)、脾不主时
- 第 22 讲:《素问-太阴阳明论》(三)——脾病四肢不用的机理
- 第 23 讲:《素问-太阴阳明论》(四)——“脏府各因其经受气于阳明”讨论、《灵枢-
- 第 24 讲:《灵枢-脉度》——五脏之气与七窍的关系及五官的生理功能、《灵枢-大惑论
- 第 25 讲:《灵枢-决气》——精、气、津、液、血脉的概念及功能、六气脱的表现
- 第 26 讲:《灵枢-营卫生会》(一)——营卫的生成、特点、运行
- 第 27 讲:《灵枢-营卫生会》(二)——营卫的运行(续前)、老人昼不精夜不眠、少壮
- 第 28 讲:《灵枢-营卫生会》(三)——上焦之气的特点、中焦之所出、下焦之所出、三
- 第 29 讲:《灵枢-营卫生会》(四)——卫气出于上焦或者出于下焦的讨论
- 第 30 讲:《灵枢-五癃津液别》(一)——津液的转化及条件、津液转化的机理(1)
- 第 31 讲:《灵枢-五癃津液别》(二)——津液转化的机理(2)
- 第 32 讲:《灵枢-邪客》——宗气、津液的生成与作用
- 第 33 讲:《灵枢-本神》(一)——德气精神魂魄思维和思维过程(1)
- 第 34 讲:《灵枢-本神》(二)——德气精神魂魄思维和思维过程(2)
- 第 35 讲:《灵枢-本神》(三)——伤神的病因及伤神的预后
- 第 36 讲:《灵枢-本神》(四)——五脏的功能及精气之间的关系、五脏所藏、所舍及五
- 第 37 讲:《灵枢-本脏》(二)——经脉、血气、志意的作用及五脏六腑的功能(2)
- 第 38 讲:《素问-生气通天论》(一)——生气的来源、作用及其与阴阳的关系
- 第 39 讲:《素问-生气通天论》(二)——阳气的分布、作用以及损伤阳气的因素
- 第 40 讲:《素问-生气通天论》(三)——损伤阳气的一些因素(续前)、损伤阳气的病
- 第 41 讲:《素问-生气通天论》(四)——损伤阳气的病因、病证的例举(2)
- 第 42 讲:《素问-生气通天论》(五)——损伤阳气的病因、病证的例举(3)、阳气的
- 第 43 讲:《素问-生气通天论》(六)——阴阳之间的关系(1)
- 第 44 讲:《素问-生气通天论》(七)——阴阳之间的关系(2)、伏邪发病
- 第 45 讲:《素问-生气通天论》(八)——五味的益害作用
- 第 46 讲:《灵枢-百病始生》(一)——病因与发病、外邪发病与病传
- 第 47 讲:《灵枢-百病始生》(二)——天人虚实相同发病与否讨论、虚邪入客的部位与
- 第 48 讲:《灵枢-百病始生》(三)——虚邪入客的部位与病传(2)、腹部积证的鉴别
- 第 49 讲:《灵枢-百病始生》(四)——腹部积证的鉴别诊断(2)
- 第 50 讲:《灵枢-百病始生》(五)——腹部积证的鉴别诊断(3)、积的形成及类型、
- 第 51 讲:《素问-举痛论》——九邪生九气、九气生百病
- 第 52 讲:《素问-热论》(一)——热病的疾病范畴和预后;六经伤寒发病、病证与病传
- 第 53 讲:《素问-热论》(二)——六经伤寒的向愈日期;六经伤寒治疗;热复、热遗及
- 第 54 讲:《素问-评热病论》(一)——阴阳交的发病、症状、病理及预后
- 第 55 讲:《素问-评热病论》(二)——风与风厥的证候及治疗;劳风之病的病证、转归
- 第 56 讲:《素问-咳论》(一)——咳嗽发生的病因病机及五脏令人咳的机理;五脏咳的
- 第 57 讲:《素问-咳论》(二)——六腑咳的发生及症状;脏腑咳的治疗
- 第 58 讲:《素问-痹论》(一)——痹证发生的病因病机及病证的特点;五体痹与五脏痹
- 第 59 讲:《素问-痹论》(二)——五脏痹及肠痹、胞痹的证候表现(2);痹证的预后
- 第 60 讲:《素问-痹论》(三)——六腑痹发生的内在依据;脏腑痹的治疗;营卫之气与
- 第 61 讲:《素问-痿论》(一)——五脏与五体的关系以及五体痿的病理基础、证候;五
- 第 62 讲:《素问-痿论》(二)——五体痿的病因病机及五脏热的外证表现(2);五体
- 第 63 讲:《灵枢-水胀》——水胀、肤胀、鼓胀的证候及鉴别要点;肠覃、石瘕的鉴别要
- 第 64 讲:《素问-五藏别论》——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 《素问-脉要精微论》(一)—
- 第 65 讲:《素问-脉要精微论》(二)——四诊的例证;精明五色诊及眼睛的作用;脉与
- 第 66 讲:《素问-脉要精微论》(三)——尺肤诊法 《素问-平人气象论》(一)——
- 第 67 讲:《素问-平人气象论》(二)——脉以胃气为本及五脏功能;虚里诊及主病
- 第 68 讲:《素问-平人气象论》(三)——辨脉诊病;尺寸诊互参诊察疾病;以证辨病;
- 第 69 讲:《素问-平人气象论》(四)——脉以胃气为本及真脏脉;五脏平、病、死脉的
- 第 70 讲:《灵枢-五色》——面部各部名称,五色的发生及主病;五脏六腑头面肢节在面
- 第 71 讲:《素问-至真要大论》(一)——治则治法
- 第 72 讲:《素问-至真要大论》(二)——反治法(1)
- 第 73 讲:《素问-至真要大论》(三)——反治法(2);虚寒虚热的治疗
- 第 74 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则与治法
- 第 75 讲:《素问-至真要大论》——制方的法则;方制的类型
- 第 76 讲:《素问-上古天真论》(一)——古今寿命长短的原因;养生理论与方法
- 第 77 讲:《素问-上古天真论》(二)——生命过程与生育能力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一说,《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我国最早的典籍之一,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成书亦非一时,作者也亦非一人。起源于轩辕黄帝,代代口耳相传,经道家、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而成的黄老著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也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黄帝内经》另一说,《黄帝内经》为秦汉代黄老学派所著。寓古时黄帝岐伯君臣问答,对话式医学论文风格,体裁独特。以道家阴阳、五行、养身学说以及天文历法等内容,运用皇帝宫大内保存的历代医学方面的资料及当时人群在健康与医学实践上的经验、教训的总结,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积极倡导重视预防及非医学技术干预的养身延年术。介绍及论证了从生活习惯干预到心理干预、从经络原理到经络治病术、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相关人体解剖、生理病理到使用药物原则及注意事项等内容,是我国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所以被称为医之始祖。内容广博,被誉为综合性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