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讲:形成与发展——战国至东汉
- 第 2 讲:形成与发展——隋、唐至明、清与吴又可(12
- 第 3 讲:形成与发展——吴又可(2)、袁班、叶桂(1)
- 第 4 讲:形成与发展——叶桂(2)、薛雪.
- 第 5 讲:形成与发展——吴瑭
- 第 6 讲:形成与发展——王孟英等诸家
- 第 7 讲:形成与发展——结语温病的概念
- 第 8 讲:温病的特点.
- 第 9 讲:温病的范围和分类
- 第 10 讲:温病与伤寒、温病的病因(1)
- 第 11 讲:温病的病因(2)
- 第 12 讲:温病的发病.
- 第 13 讲:温病的辨证——卫气营血辨证(1).
- 第 14 讲:温病的辨证——卫气营血辨证(2)
- 第 15 讲:温病的辨证——三焦辨证(1)
- 第 16 讲:温病的辨证──三焦辨证(2)
- 第 17 讲:温病的诊法──辨舌、齿──辨斑、疹(1)
- 第 18 讲:温病的诊法──辨斑、疹(2)──辨白
- 第 19 讲:温病的诊法──辨常见症状(1)
- 第 20 讲:温病的诊法──辨常见症状(2)
- 第 21 讲:温病的诊法──辨常见症状(3).
- 第 22 讲:风温——概述、卫分证治(1)
- 第 23 讲:风温——卫分证治(2)
- 第 24 讲:风温——卫分证治(3)、气分证治(1)
- 第 25 讲:风温——气分证治(2)
- 第 26 讲:风温——气分证治(3)
- 第 27 讲:风温——气分证治(4)、热入心包证治(1)
- 第 28 讲:风温——热入心包证治(2)——兼证证治
- 第 29 讲:风温——总结;春温——概述
- 第 30 讲:春温——气分证治(1)
- 第 31 讲:春温——气分证治(20)
- 第 32 讲:春温——营分证治、血分证治(1)
- 第 33 讲:春温——血分证治(2)
- 第 34 讲:春温——血分证治(3).
- 第 35 讲:春温——热灼真阴(血分)证治(1)
- 第 36 讲:春温——热灼真阴(血分)证治(2)
- 第 37 讲:春温——总结;暑温——概述(1)
- 第 38 讲:暑温——概述(2)、气分暑热证治
- 第 39 讲:暑温——气分暑湿证治、营血分暑热证治(1)
- 第 40 讲:暑温——营血分暑热证治(2)、后遗症证治(1)
- 第 41 讲:暑温——后遗症证治(2);冒暑
- 第 42 讲:中暑;暑秽;湿热病辨治概述(1)
- 第 43 讲:湿热病辨治概述(2)
- 第 44 讲:湿热病辨治法则及禁忌
- 第 45 讲:湿热病的从化湿温——概述
- 第 46 讲:湿温——湿重于热证治(1)
- 第 47 讲:湿温——湿重于热证治(2)
- 第 48 讲:湿温——湿热并重证治
- 第 49 讲:湿温——热重于湿及从化证治.
- 第 50 讲:湿温——总结.
- 第 51 讲:伏暑——概述、初发证治
- 第 52 讲:伏暑——气分证治(1).
- 第 53 讲:伏暑——气分证治(2)营分证治血分证治
- 第 54 讲:伏暑——总结秋燥——概述
- 第 55 讲:温燥——肺卫证治气分证治(1)
- 第 56 讲:温燥——气分证治(2)、凉燥证治大头瘟概述.
- 第 57 讲:大头瘟证治烂喉痧概述
- 第 58 讲:烂喉痧证治、总结
- 第 59 讲:温病的治疗(1)——四法
- 第 60 讲:温病的治疗(2)——六法
- 第 61 讲:《外感温热篇》版本;第一条(1)
- 第 62 讲:《外感温热篇》第一条(2)
- 第 63 讲:《外感温热篇》第二条
- 第 64 讲:《外感温热篇》第三条
- 第 65 讲:《外感温热篇》第四条(1)
- 第 66 讲:《外感温热篇》第四条(2)、第五条
- 第 67 讲:《外感温热篇》第六条、第七条.
- 第 68 讲:外感温热篇》第十条第八条(1)
- 第 69 讲:《外感温热篇》第八条(2)第九条(1)
- 第 70 讲:《外感温热篇》第九条(2)
- 第 71 讲:《温病条辨》简介(1)
- 第 72 讲:《温病条辨》简介(2)
温病学是研究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和预防方法的一门临床学科。也就是认识和防治温病的学说。是一门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
就现行的温病学教材来说,它的内容主要有三部分组成:总论、各论、附篇。总论部分是认识和处理温病的理论基础,属基本理论;各论部分是阐述四时温病的概念源流、病因病机、诊断要点、辨证治疗原则及各类温病的主要证治和临床运用指导,为总论内容的具体应用。
温病是急性外感热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大多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因此,认识和防治温病对保护人民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长期以来,温病学一直有效地指导着温病的临床治疗。此外,温病学的基本理论对内、外、妇、儿及五官等学科的某些疾病,也具有突出的指导作用。因此温病学是学习中医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