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导论、中医学和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形成条件、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 0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 03中医学的医学模式、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一)
- 04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二)、导论小结
- 05中医学的特色与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内容
- 06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基本概念(一)
- 07阴阳学说:基本概念(二)、基本内容(一)
- 08阴阳学说:基本内容(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
- 09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五行学说: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一)
- 10五行学说:基本内容(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
- 11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中医学的科学思维(一)
- 12中医学的科学思维(二)
- 13脏象学说概述、五脏:心的生理功能(一)
- 14五脏:心的生理功能(二)、心的生理特征
- 15五脏:肺的生理功能(一)
- 16五脏:肺的生理功能(二)、肺的生理特性
- 17五脏:脾的生理功能、脾的生理特性(一)
- 18五脏:脾的生理特性(二)、肝的生理功能(一)
- 19五脏:肝的生理功能(二)、肝的生理特性(一)
- 20五脏:肝的生理特性(二)、肾的生理功能(一)
- 21五脏:肾的生理功能(二)、肾的生理特性
- 22六腑:胆、胃(一)
- 23六腑:胃(二)、小肠、大肠
- 24六腑:膀胱、三焦
- 25奇恒之腑:脑、髓、女子胞
- 26齐恒之腑:女子胞与脏腑、经络的关系,附:精室
- 27形体官窍:五体(脉、皮、肉)
- 28形体官窍:五体(筋、骨)、官窍(舌、鼻、口、喉)
- 29形体官窍:官窍(目、耳、前阴、后阴);脏腑之间关系(一):脏与脏之间关系
- 30脏腑之间关系(二):脏与脏之间关系
- 31脏腑之间的关系(三):脏与腑、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 32气血精津液概述、气:含义、生成、功能、运动
- 33气:分类
- 34血、精、津液(一):概念
- 35津液(二):生成、输布、排泄、生理功能,气与血的关系
- 36气与精、津液的关系;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
- 37 十二经脉(一):走向交接规律、分布规律、表里关系
- 38十二经脉(二):流注次序、循行
- 39奇经八脉、经络的生理功能、经络学说的应用
- 40体质:基本概念
- 41体质:形成(一)
- 42体质:形成(二),分类、体质学说的应用(一)
- 43体质:体质学说的应用(二)
- 44病因:概说、外感病因概说
- 45病因:外感病因———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六淫(风邪、寒邪)
- 46病因:外感病因-----六淫(暑邪、湿邪、火邪)
- 47病因:外感病因-----疠气、内伤病因----七情(一)
- 48病因:内伤病因----七情(二)
- 49病因:内伤病因----七情(三)、饮食失宜
- 50病因:内伤病因-----劳逸失度、病理产物----痰饮
- 51病因:病理产物-----瘀血、结石
- 52病因:其它病因----胎传、环境、毒
- 53病因:其它病因-----外伤、寄生虫等
- 54病机:概念、发病机理(一)
- 55病机:发病机理(二)
- 56病机:基本病机-----邪正盛衰
- 57病机:基本病机-----阴阳失调(一)
- 58病机:基本病机-----阴阳失调(二)、气血失调(一)
- 59病机:基本病机------气血失调(二)、津液失常,病机:内生五邪(一)
- 60病机:内生五邪(二)
- 61病机:内生五邪(三),脏腑病机-----心的病机(一)
- 62病机:脏腑病机-----心的病机(二),肺的病机
- 63病机:脏腑病机-----脾的病机,肝的病机(一)
- 64病机:脏腑病机-----肝的病机(二)
- 65病机:脏腑病机----肾的病机、胆的病机
- 66病机:脏腑病机----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病机、齐恒之腑的病机
- 67疾病的传变(一):概念、形式(一)
- 68疾病的传变(二):形式(二)、影响因素
- 69疾病的转归、养生
- 70预防与治则(一):治病求本、扶正祛邪
- 71治则(二):正治、反治
- 72治则(三):调和气血、调整脏腑、三因制宜
- 73如何学好中医基础理论
- 74问题解答
- 75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研究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所在。
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1996年,清华学界对中医气本质,经络实质,阴阳,五行,藏象,中医哲学观等都有了新的全面整体创造性的认识和解说。如,邓宇等发现的:气是流动着的‘信息-能量-物质’三元-多元的混合统一体;分形分维的经络解剖结构;数理阴阳;中医分形集:分形阴阳集-阴阳集的分形分维数,五行分形集-五行集的分维数;分形藏象五系统-暨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中医三个哲学观-新提出的第三哲学观:相似观-分形论等。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医学实践(主要是临床实践,亦包括对人和动物的解剖观察等),在古代哲学思想指导下,并融合了当时的自然科学知识(天文、历学、农学等)而逐步形成的。千百年来,一直在指导临床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也就是说,这一理论体系产生年代古远,受古代哲学思想和当时的自然科学知识影响很深,同时,又来源于实践,并长期指导实践。因此,它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过的。这一独特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的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